经过试验,只有车子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垂直撞击在固定刚性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从国外的一些资料我们了解到,对使用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来说,一般情况下规定:20km/h以下撞墙时,气囊不会弹出;30km/h以上正面撞墙时,气囊一定弹出;而20-30km/h之间是模糊区域,气囊可弹出也可不弹出。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碰撞发生不能满足试验中的条件,比如说轿车与没有车尾防护装置的卡车追尾,轿车钻进卡车车底,或者轿车撞到护栏再翻车,或者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等,这样的碰撞都没有车身前面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顶和车身侧面发生的碰撞,碰撞部位的刚性很小,虽然驾驶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人员受伤或者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安全气囊也不能打开;还有一些是因为车子撞到的并非是碰撞试验中所谓的"固定的刚性物体",而是撞在绿化带、金属护栏和路边大树上,这些属于"可变物体",撞击角度也并非垂直,也会导致安全气囊不会打开。
也正因为车祸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很难达到试验室中的碰撞条件,厂商不敢把气囊的撞点标注出来,以免承担过多的责任!
大家应该在网上看到很多车友反应,当车受到撞击时,车上的保护装置安全气囊却在它工作的时候,歇菜了。当然质疑这东西,有那么灵验吗。
首先简单的说:汽车安全气囊远远比你理解的复杂的多。高端车的安全气囊远远比你理解的智能的多。他们做到了,你想都没想到的地方。
安全气囊的传感系统是复杂的。统筹了车身传感器。ecu数据:汽车行驶状态,操作性能,轮胎着力数据,及乘客乘坐数据等等。当然就是综合所有隐患时的情况,得到气囊的最佳释放时间,最合适的力,保护乘车人员。抛开成功与否的例子,他的初衷是,最大程度的让你安全。
正面气囊通常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侧面气囊还会使用压力传感器。气囊控制单元会分析传感器数据和其它的相关信号数据,然后才决定是否释放,如何释放安全气囊。
不管何种技术,都有失效的时候,也就是说释放时机不正确导致不能实现最佳效果的例子肯定存在。
对于特定条件下的事故,气囊释放的最佳时机只可能有一个,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带来好处,只有坏处。太晚释放可能会使乘员在气囊未完全释放时撞上气囊,反而加剧乘员收到的冲击;太早释放则可能在乘员撞上气囊时气囊已开始放气,起不到保护作用。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