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可靠性是一台车非常重要的维度,但是这么一个重要的方面恰恰是汽车评测无法完全展示出来的。其实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很好理解的,我就从三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是时间的长短制约。大家去看汽车评测的文章或者是视频,不管这个车是新上市的,或者是中期改款,或者年度小改款,甚至是概念车。那些媒体的老师接触到这台车的时间也就是几天罢了。当然还有厂家组织的驾驶训练营,或者长途跋涉的那种新车体验时间会长一点,但也不会超过一个月。比如昂科威上市搞得轰轰烈烈的川藏之旅也就是10天。我们再说时间长一点的测试,那就是媒体组织的长测,在网友心中口碑很好的新车评网站的长期测试时间最长的是为期半年。这个应该是评测时间持续的较长的一类了,如果有超过半年甚至一年的评测也请大家及时的分享。
好了,以上就是媒体评测一台车普遍的时间分布,但是在这几种时间的相处过程中,是完全无法真实地反映一台车质量和可靠性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评测的媒体人能够得到的主要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比如车子的外观内饰,做工用料,驾驶舒适程度。时间长一点的还能得到油耗,使用便利性,保养的贵贱等这些容易得出结论。但是质量和和可靠性这两种特征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它必须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发觉。而普通用户买车的使用时间大多数都有好几年,短的两三年,长的六七年。只有长时间的使用下来,对于这辆车的质量才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也才有发言权。大家熟知的JDpower也是每年发布一次,而绝不是仅仅通过几个编辑几天的接触就下定论的。
第二个是空间的制约。其实这个原因和时间是有一点关联的,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媒体的编辑能够将这个车试驾的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于是就不可能去下结论说我们在赛道上面试车两天,结果车子没坏,就说明该车可靠性很好云云。即便是一个编辑将这个车大江南北的开了一遍,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一辆车的可靠性和质量的水平也不会取决几家媒体所驾驶的范围,而是取决于市场上面各种驾驶习惯的消费者将这款车在各种路面上,各种区域驾驶的一个总体的判断。比如同样是买的速腾,有的人可能跑高速的时间超过三分之二,有的人就是几乎都在市区里面跑。东北的客户用车的环境肯定要比四川的寒冷,湿度也不同,而只有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客户使用之后的反馈才是有效的,从这点上来说,评测文章也是不可能出现关于质量和可靠性判断的。
第三个就是数量上的限制。评测文章是各大汽车媒体或者爱好者写出来的,他们能够使用的车辆少的也许只有一台,多的也不过十几台几十台,几家媒体一起换着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无法轻易得出可靠性和质量的。因为你不能说老子开过一台速腾,没有断轴的,质量杠杠的,要是写出来这样的评测文章估计会被喷死。一个汽车厂家每年生产出来的车成千上万(一年几台或者几百台的奢侈品厂家不在讨论的范围内),要对它的质量和可靠性下结论,也必须是通过较大的数据得来的,靠区区几台试驾车是肯定没有办法达到的。汽车之家今年才第一次发布这方面的数据,那他前几年干嘛去了。原因就在于前几年在不断的积累数据,在经过六年的持续追踪,分析超过60万的真实车主行为数,分析样本涵盖全国30%以上汽车消费人群之后,汽车之家才敢第一次发布关于质量和可靠性的排名。
评价一台车好看与否,驾驶感受如何,或者做工精细度,这些评测的主体可以由汽车媒体来担当。但关于质量和可靠性的评价,这个主体只可能是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所以网站编辑,试车人在这方面是无力的。即便要搞个什么排名,那也是需要搜集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的使用情况再来下结论。换言之他们只是消费者使用情况的搬运工,而不是创造者,所以没有这样的文章是理所当然的。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