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视驾 2016-09-10
自主品牌没有跑车 只是因为造不出来?
从普通的家轿市场到热火朝天的SUV市场,都充满了自主品牌产品的身影,其中不乏一些杰出的车型,而反观跑车市场则没有任何一款国产车,甚至连能称得上“小钢炮”的车型都没有。

无论是平民级别的跑车,例如丰田86、马自达MX-5;还是有乐趣的“小钢炮”,比如福克斯ST、高尔夫GTI;超跑就不说了。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定位上,自主品牌都没有任何同级别的,“性能车”在自主品牌里是缺失的。说到这一点,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造不出来啊!不可否认,虽然自主品牌现在在中低端汽车市场可以掌控雷电,在高性能车方面与欧美等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目前根本没看见哪家自主品牌在跑车上努力啊?你说德国、美国、意大利,咱们不跟它们比。就连汽车工业不发达的俄罗斯,都有自己的自主超跑。

Marussia B2

Marussia是俄罗斯第一家超级跑车品牌,由俄罗斯FIA N-GT赛车手Nikolay Fomenko创办,Marussia B2便是该车厂的最新型号。

VUHL 05

墨西哥跑车制造商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VUHL 05这款跑车,重量仅仅为725kg,并搭载福特的2.0T发动机,0-100km/h加速仅需3.7秒。

DC Avanti

“阿三”都有自己的跑车了,大概是印度工程师有“开挂”功能吧。

自主品牌也有一颗造跑车的心

吉利早期推出的美人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虽然性能、操控等方面它完全称不上是跑车,但外观上还是很“跑车”的,现在看起来可能有些low,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产品了。

后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PPT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内自主品牌也推出了很多电动超跑,但大都只停留在PPT上,见风不见影,迟迟不肯上市。

技术确实是“硬伤”

前期出于市场考虑,自主品牌基本以逆向开发为主,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从逆向开发过渡到正向开发,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核心部件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底盘和动力系统的调校也大都是交给外国团队来做。这些理由我们的承认,也都理解。要说让自主品牌去造一辆布加迪威龙或者保时捷918,那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一台初级入门性能车也造不出来吗?

性能车在国内属于“玩具”

文化的基础是经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汽车进入中国消费者生活中仅仅是一二十年的事儿,相对发达国家还属于普及阶段。大多数消费者买车的时候还是考虑空间、配置、舒适性等因素,目前国内SUV的火热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个问题。你要跟家里说要买一台福克斯ST,家里人一定认为你疯了,空间又小又没面子,所以即使你很喜欢性能车,只要你不是很有钱,出于家庭的考虑,你最后往往选择的是一台开起来“肉肉的”、很舒服的SUV。

赛车文化的缺失

虽然现在很多高性能车在普通道路开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在舒适度方面也会做一些妥协,但它们的设计与动力调校大都是从赛道经验中得出来的。很多人也会说:买这车,不下赛道浪费了。可国内有多少赛道呢?第一场赛车比赛于1887年4月20日在巴黎举行,距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迄今为止能在各种汽车比赛中驰骋的有几支中国车队呢?不光是厂商不重视,大部分国人也不重视啊。其实G哥觉得这种文化的缺失,与其说是落后,更像是一种差异。反正市区里的那些“炸街党”就够烦人的了。

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说起市面上那些性能车都是津津乐道,操控如何好,加速如何快。但真正能为之买单的少之又少,换言之就是没有多大市场。如果自主品牌在性能车细分市场发力,投入大量的成本,假设我们做出来了性能不输国外品牌的跑车,那基本也是赔钱买卖。换台好的发动机,不如弄个漂亮的外观好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自主品牌发展至今不易,目前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把钱投到高性能车市场去玩“理想”那跟玩火没有什么区别。

结语:G哥热爱汽车,也热爱自主品牌,但在市场基础薄弱、生存压力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自主品牌短期内确实很难有实力有兴趣去造什么高性能车、跑车。虽然说也没什么市场,或者说赚不到钱,但G哥并不认为自主品牌搞高性能车就没有必要了,相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高性能车上投入精力和成本,去参加比赛,可以很好的丰富自主品牌造车的经验,提升自己的产业积淀和品牌价值。而那些看起来酷拽狂帅叼炸天的电动超跑,G哥也非常希望它们有天能够从PPT上走下来,来到“凡间”跑一跑。

首个汽车吐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