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车道 2016-10-03
雨天开车好像“水上漂”? 那是产生了“水滑”现象
众所周知,在雨天湿滑的路面上轮胎抓地力会下降,但除了因摩擦系数下降而导致抓地力不足之外,在高速行驶中还会产生“水滑”现象,你的车会漂在水上。

雨天出行不仅会视野变差,而且车辆的制动性也会下降,高速行驶中也增加了失控的风险。由于这两种原因,所以在雨天中极易发生两种事故,一种是追尾另一种就是雨天高速行驶中车辆失控。有时候在冲过积水区的时候,会有一种在水上滑行的感觉,那可不是一种感觉,你的车是真真正正的“漂”了起来,虽然可能只是那一瞬间,但往往会让人心有余悸,发生事故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雨天制动距离变长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附着系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轮胎和路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这个系数越大,可利用的附着力就越大,轮胎抓地力也就越强。而这个附着系数的大小,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路面的种类、路面干燥状况,还有轮胎的结构、胎面花纹等等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干燥的沥青路面或者混凝土路面的附着力系数是最大的。而且在干燥路面上,随着车速的增加,这个附着系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当路面被雨水覆盖,在湿滑路面上,车速越高附着力系数会急剧减小。而且速度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水滑”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轮胎与地面行成一层水膜,从而失去了抓地力,陷入“水上漂”的危险境地。

水滑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图1 水滑现象产生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区域

A-水膜区;B-过渡区;C-直接接触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路面上的积水从轮胎的前端流入,然后从周围以及横向的花纹沟槽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水压和轮胎变形均会有变化。而我们可以把接触区域分成3个部分,分别为水膜区、过渡区和直接接触区。

其中,在水膜区,由于水域轮胎碰撞会产生动态水压使轮胎脱离路面;过渡区,水流大量流散但轮胎与路面间有薄水膜层,由于水的粘性会使得轮胎部分浮起;而在直接接触区则没有水膜,轮胎完全与路面接触。在低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没有水膜存在,接触区以C区为主;但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接触区前部水层就会产生动态水压,直接接触区就会变小,随着速度提高,轮胎会完全与路面分开。从而产生完全水滑现象,你也就修成了“水上漂”的驾驶绝技。

即使速度没有达到完全水滑状态,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也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转向侧向力统统下降,从而汽车也容易产生纵滑和侧滑现象。

水滑现象临界速度

一般来说,水滑临界速度与水膜深度、胎压、轮胎磨损程度等因素有关。其中水膜深度是印象轮胎发生水滑现象的重要因素,水膜越深轮胎发生水滑现象的可能性越大。其次就是胎压,根据Honre经验共公式,轮胎水滑临界速度与其充气压力的1/2次方成正比,关系如图,所以在雨天行驶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检查胎压,避免胎压不足的情况产生。影响最小的是负荷。

在这里G哥要说一点,有人可能会认为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抓地力就越好。这里G哥举个例子,如果在雨天你给轮胎放气,触地面积增大,假设增大到一定程度会是什么样?对,你的车就变成橡皮艇了。再加个推进器和浮力装置,你就在水上开车吧。当然这是玩笑话,G哥的意思就是 在雨天高速行驶时一定要避免胎压不足的情况。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轮胎花纹的排水性也非常重要。目前,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轮胎制造公司都研制了抗水滑轮胎,比如德国大陆橡胶公司、美国固特异橡胶轮胎公司、法国米其林集团公司、日本普利司通公司等等。通过特殊的花纹形状或者加大印痕区空隙面积等等手段来改善排水性,从而提高轮胎抗水滑性能。

结语:所以大家在雨天出行的时候,一定要降低车速。而且要视自己车辆的性能量力而行,如果有长时间在雨天行驶的情况,一定要提前检查轮胎磨损程度以及胎压,必要时要更换专业的抗水滑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也要注意避让积水区,不要觉得自己车辆性能出色而强行装逼。

首个汽车吐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