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 跟我视驾 2023-11-16
奇瑞风云,懂市场,更懂客户
大G
11月9日,奇瑞在北京举办了“风从东方来——2023奇瑞风云新能源之夜”活动。传闻了数月的“风云”系列,以新的姿态回归,A9、T11作为风云系列准量产车,也在当晚亮相。

风云以全系新能源之姿归来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市场,纯电增长率远不如插混+增程。根据中汽协发布的10月份数据,后两者销量为纯电的48%,增长率则为前者的4.26倍。这两者都较9月份继续扩大。表面上,这反映了市场偏好的快速转移。实际上,插混和增程的产品力快速上扬,积累为市场的相对竞争优势。而今天的插混和3年前的插混技术,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积极发力插混技术赛道,是国内很多车企新能源化的重要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各家正忙着卷插混方案和变速箱技术的匹配。从以前的“单速P2混动”当道,现在大多选用复合混动(P1+P3为主流方案)+多速变速箱。技术迭代目的,就是在多工况下,追求系统效率最优。

不过,对奇瑞来说,这些内容不过是“基操”,奇瑞考虑的更多一点。虽然插混和增程都可以做大车体,而大车体能争取中高端油车转移过来的用户,但是插混对多场景、多工况工况适应能力更广泛(代价是技术门槛更高),能够兼顾更多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奇瑞,大举向插混进军,是必选项。

18年新能源技术的深厚积累,给风云复归创造了客观条件。鲲鹏C-DM技术的成熟表明,在市场发展的脉络把握上,奇瑞早就想明白这一点,提前几年就在纳入战略规划。奇瑞在产品和技术矩阵的双扩张行动,则体现了其战略执行力。即随时能拿出来行业领先、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的产品和技术。

风云契合用户的多面、深层诉求

虽然插混市场已经是“红海”,但用户诉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用户为了追求节能而不惜放弃动力体验,已经被证明是刻板印象。风云带来了混动的新答案:不仅节能,也要性能,还要高安全和高智能。

从大方案上,奇瑞给了两种选择:1.5T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三挡超级电混DHT或无级超级电混DHT。前者可以认为更侧重动力性,兼顾经济性。必要时,双电机输出4000N·m扭矩,动力澎湃无比,而且贯穿了低中高速。零百加速4.26秒(起步迅猛),其中30-70公里时速段(城区快速路和非拥堵场景),只有2.9秒,上了90-120公里时速段(高速常见场景),为3.6秒。而其极限时速高达240公里。

一旦上了高速,原本是燃油车的动力和经济性都超过纯电和增程。但如今奇瑞的C-DM则在燃油车擅长的领域,不但经济性超越对手(馈电油耗WLTC百公里4.2升),性能也不遑多让。在每一个速段,C-DM都成为“六边形战士”。这也意味着其场景适应性和经济性,都拥有竞争优势。

如果用户节能诉求压倒其他选项,可以选用无级插混。同样P1+P3构型,P1电机主要负责发电、P3电机负责前桥驱动,支持纯电、增程、并联和动能回收四种模式。依靠纯电续航200+公里的优势,节能、行驶更平顺,动力依然满足要求。

在主流方案(P1+P3匹配多速变速箱)选择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奇瑞风云因何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奇瑞的内燃机热效率超过44.5%,变速箱最高传动效率大于97.6%,电驱动平均效率大于90%。奇瑞风云的续航,不止靠电池和油箱,整个动力系统的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效率直接与用车成本挂钩。

在不牺牲动力(甚至还强化)的情况下,节约用车成本,客户才从内心真正认同。奇瑞对C-DM显然是满意的。不但奇瑞风云系列开头几款产品A8、T6、A9、T11,均搭载该系统。未来两年内推出24款混动车,均基于鲲鹏超能混动C-DM。

动力是载体,是体验的基础。混动中的电池及管理系统也同样重要,奇瑞C-DM混动专用电池电池及其管理系统(BMS)适用的温度范围覆盖-35℃至60℃,可以覆盖我国绝大部分的区域温度。在日常通勤状态下,基本上一周充一次,该电池18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补能没有等待焦虑。

当性能节能都已极致,安全也绝不妥协。奇瑞遵循「FAST」开发理念,做到全人员、全工况、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安全防护。同样采用「FAST」理念打造出的“守护者电池安全系统”, 采用了三重安全保护设计,包括超级防水 、极致防热、极致高压安全、超级抗撞等;其中其电池安全防水水平是国标的48倍,碰撞水平是国标50倍,行车和充电碰撞可实现2ms断高压,预埋800+数据点,及时诊断预警,呵护电池安全。

而奇瑞在“2023年科技DAY”发布的五大技术领域,即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形成一个更大、涵盖更广泛的技术群,包含72项核心技术的鲲鹏动力,只是其中一个方向。就像银河系只是室女超星系团的一个子系统而已。

而同时,混动平台上,可以复用奇瑞以上的智能化体系和生态。据悉,捷途、星途品牌旗下,照样有鲲鹏超能混动C-DM的车型。

全球市场、研发与全球验证体系布局

用户需要的不是单项冠军,而是整体上最优,这也符合工程设计目标。做到这一点,必须拥有强大的研发积累,而积累没有捷径,则靠长期资源投入和研发团队的有序扩张。

后两者都需要利润回馈,形成再投入。而2022年奇瑞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就突破2130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增速达到48%。今年1-10月奇瑞累计出口74.2万辆,位居第二;如果从品牌角度,奇瑞出口已经是第一。海外已经积累了270万用户,而且仍然在快速增长中。这些用户基盘,为奇瑞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提供了基础。在2023年,奇瑞在阿根廷、越南投资,进一步扩张海外产能。

这让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所说的5年投入1000亿做研发,显得底气十足。研发有钱也要讲效率。“瑶光2025计划”下,已经建成和建设中的实验室140个,筹划160+,研发人员将达2.5万人。元宇宙、NVH研究、数字化色彩、智能矢量、3D交互、电池系统,均在“瑶光”辉耀之下。

多年来在海外运营,奇瑞已经形成了全球视野下的全球研发布局,芜湖、上海、合肥、欧洲、北美、南美、中亚 等8大研发中心在内的全球研发体系,已经形成。将“外脑”纳入到“瑶光”体系,联合内脑,建立“创业式研发架构”。奇瑞正在实现研发全球整合与扩张。

而且,“外脑”未必是个体,国外研发机构、高校、供应商,都在与瑶光体系对接融合,形成“瑶光技术联盟”。

奇瑞是海外经营最广泛、最成功的中国品牌之一。产品卖到全球,意味着验证体系也必须全球化。中东的高温、中南美的高海拔、东南亚的暴雨极湿、西伯利亚冰原极寒,都成为奇瑞的天然实验室。

业内早有经验证明,台架试验不能替代实际环境验证(后者更复杂多变)。奇瑞的整车验证积累超过1000万公里。与台架试验、仿真试验、用户数据结合,供应商数据,形成奇瑞质量验证的数据库。奇瑞对全球产品终身质保非常有信心,不管在哪里生产的奇瑞,都能保证质量的均一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建立在这样全球研产销体系的基础上,奇瑞的技术群和产品矩阵正在迸发出更强悍的竞争力。奇瑞风云在北京亮相,谋求以世界级混动,让全球用户爱上中国车。

插混可能是进入海外市场的下一个风口。纯电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节奏上落后一步,基础设施支持不够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用户心智尚未转向新能源。奇瑞在海外燃油车业务已经拥有稳固用户基盘。全面新能源化的风云,将加速海外用户转向新能源产品的进程。

看上去,奇瑞从战略到行事风格,再到技术路线的“预制”,已经非常像跨国车企了。更重要的是,奇瑞是站在全球视角,针对用户需求的,而非局限于中国。

奇瑞这一轮新能源转型,似乎安装了“火箭发动机”。展现出来技术爆发、产品矩阵骤然丰满、多细分市场、全球区域市场广泛出击的态势。风云则肩负着赢得新能源和中高端用户需求的重任。

其实这是一个阶段性结果而已,厚积薄发之下,奇瑞将借新能源威力,加速全球到达、加速实现规模效益和用户价值的“双上攻”战略目标。

首个汽车吐槽社区
相关标签: 奇瑞